在2009年的经济环境下,龚方雄提出了“不用担心通胀,流动性未泛滥”这一观点,这一观点有着多方面的依据和深入的分析。
从通胀的角度来看,龚方雄认为当时人们对通胀的担忧有些过度。他强调中国的通胀在过去十年基本由农产品引发,而农产品的季节性很强,难以准确预测。但中国在经济下行特别是经历金融风暴期间做足了农产品储备。从需求端,农产品需求是稳定缓慢增长的,并非大起大落;供给端虽然受气候、季节影响较大,然而储备工作使得即使供应关系有波动,通胀也不必过于担心。并且当时制造业还没有出现通胀现象,服务业的通胀也较为稳定。从宏观层面看,全球产能过剩制约了整体通胀水平,他预计中国全年的通胀会保持在非常低和温和的状态,未来数年通胀爆发的可能性也不大。
关于流动性,2009年被称为有8 - 10万亿的流动性规模。龚方雄指出这种规模不会造成流动性泛滥。这与整个经济体系的融资结构变迁相关。2009年主要是由于金融风暴的影响,投下了4万亿资金使得当年的情况较为特殊。他觉得这样的流动性规模是为了保持中国经济以8% - 9%的速度增长所必要的。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后续年份虽然流动性总量可能与当年类似,但由于融资结构的发展,不会再出现流动性泛滥的情况。
在当时市场普遍担忧通胀和流动性泛滥的大背景下,龚方雄的观点提供了一种更为理性和深入的分析思路。他的分析基于中国经济的真实结构情况,考虑到了不同产业的特点。例如,他深知农产品在中国通胀中的特殊影响力以及当时农产品储备对于稳定物价的积极意义。在对待流动性问题上,跳出了单纯的数字规模考量,深入到经济体系内部的融资结构层面。
从长远角度来看,龚方雄的观点也反映了当时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一些特征。在从传统经济模式向更具活力和创新的经济模式转换过程中,合理范围内的流动性和稳定的物价水平有利于推动这种转型。这也提醒我们在研究经济现象时,不能仅仅依赖一些表面的数据,如流动性的货币量等,更要深入挖掘背后的产业逻辑和经济运行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判断经济形势,制定合理的政策和发展策略。龚方雄当年提出的这一观点是在综合分析多种因素后得出的,对理解当时中国的经济局势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本文地址: http://www.miaomiao.net.cn/shiguan/40285.html
文章来源:admin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2025-05-10admin
2025-05-10admin
2025-05-10admin
2025-05-10admin
2025-05-10admin
2025-05-10admin
2025-05-10admin
2025-05-10admin
2025-05-10admin
2025-05-10admin
2024-12-11admin
2024-12-10admin
2024-12-10admin
2024-12-10admin
2024-12-10admin
2024-12-10admin
2024-12-10admin
2024-12-10admin
2024-12-10admin
2024-12-15admin
2024-12-10admin
2024-12-10admin
2024-12-10admin
2024-12-11admin
2024-12-10admin
2024-12-10admin
2024-12-11admin
2024-12-10admin
2024-12-10admin
2024-12-11admin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
58分钟前
259天前
55秒前